參加活動:0 次 組織活動:0 次
版主
  
- 積分
- 237
|
“你留下房子,我為你養老”。
這句話說的正是前兩年開始出現在大眾視線中的“以房養老”,如今兩年過去了,中國保監會推出的“以房養老”試點,結果如何?
據悉這次試點結果并不樂觀,目前,全國申請以房養老的共有78人59戶,最終辦理完所有流程的為47人38戶。
什么是以房養老
通俗點說,以房養老的概念,就是指擁有房屋產權的老年人將房屋產權抵押給金融機構,由金融機構進行綜合評估后,將其房屋的價值按月或按年支付現金給借款人,一直延續到借款人去世。而當借款人去世后,相應的金融機構也獲得了房屋的產權。
這種創新概念,其實源自國外,在美國、加拿大等國,“以房養老業務”十分流行。
那么,為什么這樣一個在外國十分流行的業務,在中國卻遭遇尷尬場面,“水土不服”?
一、“房產是留給子女的遺產”傳統觀念難改變
首先,中國人傳統觀念里,老人擁有房產,必然是留給子女的“遺產”,老人的房子由兒女繼承也是天經地義的,不論是老人,還是孩子,都難以在短期內改變傳統倫理觀念。
有孩子的兒女不將房產留給孩子,反而交給金融機構,也會引起親人間的隔閡。
而一些失獨老人、空巢老人,也因為不太信任這項新型業務,而有諸多顧慮。
二、算不明白的賬,漲了、跌了、后悔了怎么辦?
其次,隨著房價的波動,“以房養老”業務中,金融機構如何評估房產的價值?
老年人擔心房子會升值,自己到最后拿到的錢少了,會吃虧。而金融機構也在擔心,房子會貶值。雙方都覺得參與其中,是有風險的。
三、房屋產權70到期,之后的生活誰來保障?
住房70年產權也被視為障礙之一。一套房產產權在借款者未去世前,就已到期,此后的生活要如何保障?
根據物權法、城市房地產管理法,土地使用權續期必須重新獲得政府批準,可能要重新繳納土地出讓金,否則土地使用權及其附著的建筑物,都將被政府無償收回。因此這其中的麻煩事兒還有不少。
再加上還有拆遷問題等等不確定的風險因素,可以發現“以房養老”只是“小眾產品”,想要大范圍的推廣,還需時間考驗。
小編認為,以房養老首先要面對的主要問題就是傳統觀念問題,畢竟房子在中國人眼里,占有特殊地位,絕不僅僅是一套房子,大多數普通人奮斗一輩子,都是為了擁有一套房子,能每月按時還貸,說是一生心血也不為過,現在要抵押、賣給他人,怎么會容易呢?
網友們,你們覺得呢?歡迎參與投票并留言哦~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