參加活動:0 次 組織活動:0 次
版主
  
- 積分
- 217
|
安徽地震臺網正式測定:2017年12月28日19時58分在安徽安慶市宿松縣(東經116.18度,北緯30.13度) 發生2.5級地震,震源深度7千米。
【防震減災科普時間】
一、構造地震是怎么發生的?
通常,我們所說的地震是指構造地震。它是怎樣發生的呢?這就要從地球的內部構造說起。地球是一個平均半徑約為6370千米的多層球體,最外層的地殼相當薄,平均厚度約為33千米,它與地幔(厚約2900千米)的最上層共同形成了厚約100千米的巖石圈。
在構造力的作用下,當巖石圈某處巖層發生突然破裂、錯動時,便把長期積累起來的能量在瞬間急劇釋放出來,巨大的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由該處向四面八方傳播出去,直到地球表面,引起地表的震動,便造成地震。
二、什么是余震?
所謂余震就是在主震之后接連發生的小地震。余震一般在地球內部發生主震的同一地方發生。通常的情況是一次主震發生以后,緊跟著有一系列余震,其強度一般都比主震小。
三、地震時為什么地面先顛簸后搖晃?
地震時先顛簸后搖晃是地震波傳播的速度和方式不同造成的。地震波的傳播通常分為兩類,一類在地球內部傳播稱為體波;另一類沿地表面和巖層表面傳播,稱面波。體波又分為縱波和橫波??v波傳的快先到地表,在1—20公里間,速度為7—8公里/秒,而橫波才4—5公里/秒,面波最慢只有3公里/秒。
由于縱波行進時波形的物理特點引起地面物體上下顛簸,也就使人感到先是上下動。橫波速度慢,它的波形特點是使物體左右搖晃。所以,地震發生時,人首先感覺上下顛動,再左右晃動,連貫起來便是地震來了先顛簸后搖晃了。
P.S
由于震源很淺,所以震中附近可能會有較強震感,希望大家不要過于恐慌,及時關注我局官方微博、微信及網站,第一時間獲取相關信息。
如有人惡意傳播諸如某地某時將發生更大等級的地震等等謠言,請及時上報地震和公安部門,不做謠言的受害者和傳播者,一起努力讓謠言止于智者。
|
|